电子标签(RFID 标签)的信息写入方式直接影响其功能扩展性与应用场景适配性,目前主流技术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。
一、只读型(Read-Only, RO)
原理:标签信息在生产时通过激光烧录或预编程写入,存储内容永久固化。
特点:
成本最低,单标签价格仅 0.1-0.5 元
存储容量固定(通常 512bit-4KB)
抗篡改能力强,数据不可修改
典型应用:
商品防伪标签(如奢侈品芯片)
固定资产编号标签
图书管理系统(如 RFID 图书标签)
二、一次写入多次读取型(Write-Once-Read-Many, WORM)
原理:用户通过专用设备写入数据,写入后永久锁定存储区域。
特点:
支持分区写入(部分区域可锁定)
存储容量可达 16KB-64KB
支持密码保护写入
典型应用:
物流包裹追踪标签(发货时写入物流信息)
医疗耗材追溯标签(记录生产批次)
电子车牌(写入车辆识别信息)
三、可读写型(Read-Write, RW)
原理:支持多次擦写,通过专用读写器修改数据。
特点:
存储容量可达 1MB 以上
支持加密认证(如 ISO 14443 标准)
支持实时数据更新
典型应用:
智能仓储管理(动态更新库存数据)
供应链冷链监控(记录温度变化)
电子门票(多次核销场景)
企业可根据数据更新频率、成本预算及安全性要求选择适配类型。例如,零售行业多采用只读型降低成本,物流行业倾向一次写入型记录关键节点信息,智能工厂则需可读写型实现实时数据交互。